首页 | 部门概况 | 信息公告 | 合作平台 | 科研团队 | 工作简讯 | 资料下载 
 
局校合作办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团队>>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防灾减灾科研团队>>正文

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防灾减灾科研团队

2014年11月27日 15:46  点击:[]

团队负责人李国平博士、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团队现有中高级科研人员12人。

团队立足于气象灾害科学发展和防灾减灾公共需求,针对重大气象灾害的关键科学问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7次获省部级和解放军科技进步奖。

团队代表成果简介:

  • 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溃变预测理论和V-3θ图预报系统,已在气象业务部门获得应用和推广;以最新数值模式为基础移植开发高原山地灾害性天气气候数值预报平台和预报技术,提高灾害天气的预报和客观分析能力;首次提出了川西南准静止锋的概念,并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区天气预报系统中应用,为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支撑;在西南地区首次进行GPS网遥感水汽试验,GPS水汽产品在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973计划项目“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支持下,通过历史气象灾害大量案例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发展建立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1至2周以上预报理论和方法,建立形成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物理概念模型。

在973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方法研究”支持下,开展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方法研究,揭示了长期大气动力过程对我国南方汛期强降水带以及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

首创借鉴热带气旋类涡旋理论模型,结合非线性波动方法,对青藏高原低涡进行了动力学系统研究;揭示高原低涡的TCLV特征和奇异孤立波特征,提炼出物理概念模型;首次获得中高纬度具有涡眼、暖心结构的次天气尺度低涡的非线性解析解;出版了首部西南低涡专著《西南低涡概论》。

关闭